查看原文
其他

新东方转型“培训父母”?网友“抵制”:我只想躺平,不想再成为“全家的希望”了

心怡 父母堂 2021-10-16


“双减”之后,补习班被喊停。
昔日教培巨头纷纷“下海”,扩张赛道,转型素质教育、职业教育、成人教育,引发关注。巨头之一的新东方,在8月6日发布旗下“北京新东方素质成长中心”的“新课表”,从海报上看,除了针对孩子素质教育的“口才班”“书法班”“围棋班”等,也有面向成人教育的“优质父母智慧馆”(现改名家庭教育智慧馆),旨在培训父母的育儿理念。


这本来是件好事,但事情却往“奇怪”的方向发展。

想了解双减的更多内容,可以回顾我们往期的文章:

·  1对1家教也被禁了,无课可补的时代,普娃该何去何从

· “双减政策”落地,补习班真的凉了:不让掏钱补课,成绩上不去怎么办?

· 如果未来修水管和搞学术收入一样,你还会执着于让孩子补课吗?禁止补习之后,教育走韩国模式or德国模式?

 ↑ 持续跟踪“双减”带给我们的影响

1

“从来没有

也绝不打算

给家长进行学科培训”
新课程发布后没过几天,“新东方转型培训父母”的标题新闻在家长群里炸了锅,8月12日,此微博话题上了第一名,阅读量超1.3亿。
评论区里,清一色的哀号:

有网友设想了各种自己接受补课后的情景:
场景一:家长上课,孩子监督。老师和孩子反馈:“你爸爸这个数学实在没救了。你每天放学多抽点时间帮他辅导一下。”


场景二:“白天上班,晚上新东方”。


场景三:“在线招亲家,能一次辅导2个娃的那种。我是不想学了也学不会。”


也有家长直接表达对“培训”的抵触:

“我上班已经很累了,送孩子去辅导班,就是为了图个轻松省事,现在还要让我去回炉重造?”


“我上了二十几年的学,终于爬到了‘食物链顶端’,现在一棒子把我打回原形?"

大家看到“培训父母”这几个字,第一反应就以为自己要接受的是“语数外”等学科类科目:自己先学会了,再回家转教“反哺”给孩子。但事情真的是大家想的这样吗?
其实细看这个“优质父母智慧馆”的课程内容,是关于家庭教育、育儿方法、多商管理、时间分配、高效学习的,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“语数外”。

而且双减政策中,对学科类培训有着很严格的规定。

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学科类的培训,都面临着从严治理。此前政策落地后,北京“1对1培训”刚开始偷偷冒头,马上遭到严打。多地也马上明确禁止“1对1”并严查。
俞敏洪在“新东方培训父母”上了热搜以后,在朋友圈火速回应澄清,唯恐“避之不及”:“从来没有,也绝不打算给家长进行所谓的学科培训。希望媒体在博眼球报道的时候,也一定要弄清楚报道的内容是否真实。”
所以经由培训家长来培训孩子,终究也仅仅只是一个段子罢了。
但是,我们也能从“培训家长”这一词激起如此大的“逆反情绪”中,看出网友们有多不愿意参加补课。
当教育场的重心开始向”家庭”偏移,周末奔向培训机构的孩子“回归”家庭,这时也到了家长们“大展身手”,比拼各自家庭教育能力的时候了。但在这方面,家长们似乎无意精进。

2

培训父母的意义

到底是什么


与火爆了没几天,立马被打压了的1v1辅导形成鲜明对比的,是家庭教育课程十几年以来的遇冷。其实,新东方在13年前就曾经推出过付费的家庭教育课程,但没有受到家长追捧,甚至根本卖不动,成为了新东方的边缘部门。

一位新东方内部分析人士就曾对记者说:

“推广家庭教育付费课程的难点是,让家长重视家庭教育,而重视家庭教育的家长又大多很难客观看待自己,即使能客观看待自己的还愿意付费的更少。”


推广家庭教育的付费课程,可谓是难上加难,阻碍重重。久而久之,家庭教育课程变成了“免费的”:招生的辅助,正式课程的“赠品”。

对于这次推出的“优质父母智慧馆”课程,新东方也提前给不感兴趣的家长“排雷”,这套课程对于“妄想改变孩子,‘千万别改变我’的家长而言,可能全篇都是废话。”

有网友说:

“现在家长根本没有时间,家长最需要培训的内容是如何赚钱啊。”


生活中给我们也可以常常看见这样的场景:严格要求孩子能写一手印刷体的字,原因是:“我自己的字写得不好看,所以想让孩子的字写得好看。”孩子练字时,目光如炬地在一旁盯着,做得不好就打骂。孩子坐得板正,努力迎合家长的期待,而脱离了家长的目光,孩子就又“做回自己”,偷懒了。我们也能见到这样的场景:家长在玩手机,却让孩子要“自觉学习”。久而久之,孩子能敏锐地察觉到,玩游戏的父母与严格要求自己的父母是“割裂对立”的:“为什么自己不做的事却逼着我做?”孩子的小脑袋里充满了这个疑问时,就再也无法再甘之如饴地按照父母的期许去努力。
怎样才能真正吸引孩子去做某件事?恐怕最好的方法,就是家长真心认同某件事,并陪伴孩子一起去做。比如学英语这件事,有一位妈妈培养孩子英语兴趣的方式就是自己也买书回来看,自己看得多了,孩子也被吸引了过来。带女儿去英语机构,说法也不是“去××学英语”,而是“来,我们一起去××玩。”这样的“吸引”之下,没多久女儿就很喜欢说英语。
有一个考上清华研究生的知乎网友说,自己的妈妈即使有了稳定的工作,也仍然热衷学习,那些一起在一张大桌子上学习的时光,真的很温馨,而且他的爸爸也很爱看书写文章。他说:“你不是怎样的人,也无法教出怎样的孩子。”
除了学英语,看书阅读,运动,弹琴也是一样,最吸引孩子的兴趣的是你对某件事的热情,并且能陪伴他一起去做这件事。父母是什么样的人,比父母为孩子做了什么更重要。因为先学会,才能教孩子如何学。

3

家庭教育是一份

“等得起”的投资


我非常赞同“育儿先育己“鸡娃不如鸡自己”的道理,但生活中更多的常态是宁愿继续寻找各种“鸡娃的方式”,也不愿“鸡自己”:比如,愿意花几千几万的补课费,逼着孩子去上培训班,却不愿意花一两小时去听一次面向父母的育儿讲座。家长的学习和孩子学习的性质是不一样的,成年人更讲究“即时反馈”:学了这个有什么用?我能从中获得什么?如果跟父母说:你学了这个,你家娃的成绩马上就能提高。那肯定有很多家长愿意为此买单。市面上有许多面向家长的育儿课程,不是直接提供“学科知识”,而是提供了一些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、情绪管理、时间分配等多维度知识性内容,跟传统的课业培训相比,并不是马上就能见效的,而是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的。能肯定的是,作为父母多了解一些心理健康教育、高效学习方法、批判性思维教育……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孩子,都有好处,是一份“等得起”的投资,并且终身受益。要知道父母一个理念的更新,可能胜过孩子几十次的补习。就像一位@吸铁石的知友说的
早教是教家长如何更好的带孩子,陪伴孩子,在家里可以做哪些工作,孩子遇到问题应该怎样应对,如何引导,如何更好的帮助他们,这比孩子在课上学到了什么更重要。
这次的新东方“转型培训父母”事件,也是一次家长转变育儿观念的契机,让他们更加理解、尊重并读懂孩子,使家庭教育更加科学规范。关于“培训家长”你有什么看法,欢迎在留言区跟我们讨论!

双减”↓

· 1对1家教也被禁了,无课可补的时代,普娃该何去何从

· “双减政策”落地,补习班真的凉了:不让掏钱补课,成绩上不去怎么办?

· 如果未来修水管和搞学术收入一样,你还会执着于让孩子补课吗?禁止补习之后,教育走韩国模式or德国模式?

解读“素质教育”↓

· 体育、美术计入中考,这些靠“砸钱”的“课外培训”竞争,对穷孩子来说就是灾难

打击学区房与“教育公平”

· 升学改革后:买了学区房却被统筹,母亲在校门口下跪;民办摇号,让中产阶级崩溃了……· 中考新政,学区房一夜暴跌60W,如果教育真的均衡化,孩子拼的到底是什么· 校外培训机构大整顿!补习班都凉了,以后我的娃送哪去补课?
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